2017『以工換學』先期計畫


修訂中2018『以工換學』計畫 文件連結

一、緣起

本協會為培育多元人才及補足學用落差,在部份的公司企業及學校支持下嘗試多項方案之可行性,經多年的努力,於2013年開始試辦D-Link Academy校園合作計畫。於2015年經由友訊科技(股)及德霖技術學院的支援下終於在台北市及新北市試辦網路基礎免費課程。

因其課程計畫為免費課程,少部份學校於申請後因故未能執行,除佔用其免費額度外,而其他候補學校也因時間倉促錯失參與機會。同時也有少部份學生也因課程並未收取費用或保證金,而在報名後卻未到課學習,亦造成佔用其名額而浪費資源。

期間也曾討論酌收費用或保證金之類的方式,但其作業方式除增加各項成本之外,也在因為越弱勢越需要幫助學習的共識之下而放棄此收費方案。

於後期討論會議中某基金會曾提出「以工代賑」的概念,在歷經多次討論之下逐漸形成「以工換學」計畫雛型共識,於2016年陸續尋求有興趣參與的夥伴加入,在多方的協助之下將於2017年試辦此計畫。

二、目的

(一)、不因為「資源免費」而「浪費資源」

讓「善行愛心」(Free donation)能更為有效的運用,而不會因為太過於方便取得「免費資源」而成為隨便「浪費資源」,而是從「珍惜資源」進而變成更有效的「運用資源」。

(二)、有效的「資源轉換」

不管是公司企業、 學校或非營利組織、學生(學員),本身都是「資源需求者」,同時也可以是「資源供應者」。如何的將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有效運用及不斷的如何轉換運轉,是本計畫希望的摸索前進的方向。

除了提供學生(學員)另一個實作及接觸社會職場的機會,同時建立對於學習與工作應有的正確態度,也讓學生(學員)有另一種體驗及思考模式。

(三)、建立「資源池」

一般網路設備捐贈給學校之後,很容易會因為資產管理因素而無法外借給其他學校或讓學生攜帶回家測試,在於網路設備的學習應該是讓學生在多元環境中操作學習,於是有了「資源池」的想法概念,除了將資源聚集在一起方便需要的人提出需求及使用,並可以有效的提高設備的使用率,進而將各項「資源轉換」成能夠重新導入「資源池」的能量資源。

三、辦法:

(一)、『以工換學』就是除了用付費換取「學習課程」的方式以外,另一種用免費「志工」的方式換取「學習課程」。至於是先累積「志工」時數才能參加「學習課程」,或是可以先上「學習課程」再後補免費「志工」時數,則由該「學習課程」之主辦單位於報名前公佈其規則。

(二)、「學習課程」時數:依每個單位所提供之課程科目不同而另訂定之,如未標明交換時數者,初期都以1小時課程換1小時志工。目前現有之「學習課程」相關資料請參閱附件「學習課程表列」。

(三)、 免費「志工」時數:原則上以參與本計畫之參與單位之志工時數為優先,若無法符合學生(學員)實際狀況時,再以學校認可之學習服務時數計算之。其「志工」需求單位及工作內容請參閱附件「志工需求表列」。

(四)、 「資源池」:內容包含設備、場地、人力..等,其中該項資源調度及管理規定由其該提供單位訂定之。

四、參與協辦單位之相關權利義務

(一)、公司企業:

1.可授權使用該公司之教案或教材供本計畫使用。

2.可借出或捐贈該公司之相關產品或資源供本計畫使用。

3.可參與提供免費課程或子計畫。

4.可提出免費志工需求(但不保證一定有志工願意參與)。

5.可於計畫中正式列名。

(二)、學校或非營利組織:

1.可授權使用該組織之教案或教材供本計畫使用。

2.可借出或捐贈該組織之相關事物資源供本計畫使用。

3.可參與提供免費課程或子計畫。

4.可於計畫中正式列名及提出免費志工需求(但不保證一定有志工願意參與)。

5.可要求認可該組織之志工時數交換本計畫課程時數。

(三)、在學學生:

1.可尋找有興趣的志工工作參與,累積志工時數。

2.可尋找有興趣的課程,並用累積的志工時數來交換免費上課。


參與單位(依加入時間排序)

亞太多元學習協會

友訊科技(股)台灣分公司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學生計算機年會

德霖技術學院

聖約翰科技大學

勤益科技大學

醒吾科技大學

子計畫 2017 D-Link Academy校園合作計畫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4-CyHswhPlYY1h1aXJZTk5MRGM